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靠谱的极速赛车群 > 新闻动态 > 《心静处,听百草生长》


《心静处,听百草生长》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5:24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2022年元旦,短暂假期,我未曾远游,独坐窗边翻阅一本泛黄的《老子想尔注》,与曾经的读书笔记相对照。书页间的批注褪色如苔,曾被圈点的文句,写下的片言碎语,一下子通透了。好似先辈们穿越时空,与我面对面交流。

那一刻,我方知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并非一句简单的说教。书读百遍,不只是为了强化记忆,更是与书文展开的一场心灵对话。当我们将一本老旧古书反复阅读,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句子,会在某一刻突然变得清晰明了。

这种领悟并非来自外界的灌输,而是源于内心的沉淀与实践的积累。当我们在某一刻豁然开朗,曾经的障碍消失,那种突破桎梏的灵感,恰似云破月出。

就像人们学习驾驭外物的经历,如小时候学骑自行车,难以掌握的平衡,对摔倒的恐惧,如同藤蔓绞住手脚,让人畏缩不前。但在道路上一次次摔倒,又一次次爬起,我们的身心渐渐放空,与车子融为一体,自在地穿梭于大街小巷,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,享受着骑行带来的无碍与自由。这便是用心体验后,大道的馈赠。

这样的馈赠,不再是抗拒,而是任由肢体与车、与风、与路默然相契。

读书、骑行,讲究的是动静相宜,感受的是无碍与自在。

或许在这样的时候,我们能够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,感受到自然的韵律——铺开书卷,动的墨在纸上生根;合上书页,静的影从字间抽芽。

“一静一动谓之道”,这是古老智慧的总结。动如春草沐雨舒展,静若古井映月自观。一动一静间,如读书时的专注与放空,翻书声中听见心跳;似骑行时的发力与收势,车轮转动间触到风声。

如此,我们便能不违于自然,相和于本心。

无碍则心安,心安则有得。这不仅体现在读书中,也贯穿于方方面面。

人人都希望得到一隅安静之处,心灵得以安住,就像人们渴望站在一处湖畔,对月观竹——风吹过,竹躬身而根不移;雪压时,竹敛叶而节不折。

然事与愿违,清静难得。

人们常困于知,累于世——知识的藤蔓因攀附而堆砌,越缠绕越困顿;世事的潮水因执着而翻涌,越深陷越沉沦。无论依附外物或固守己见,当我们倾尽所有追逐时,终将落入自我禁锢的牢笼。殊不知,真正的满足,只需剪断攀附的藤、抽离执着的浪,让心归于安然,身返于自然。

读书、实践、得静,这些看似遥远的追求,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正如李白诗言:“且乐生前一杯酒,何须身后千载名”。当我们放下执着,放下虚假的名利,用心读一本书,好好锻炼一次身体,认真感受一次自然的呼吸,我们便离“得静”就不远了。

读书得静,静中体悟。这种“得静”,不是避世逃名,而是在翻动书页间,让心沉入文字背后的留白;不是在湖岸枯坐,而是在骑行的风声里,听见自己呼吸的节奏。

此间“真意”,恰似陶潜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善于在动静之间找到平衡。当读书至滞涩处,不妨掩卷听风;骑车到力竭时,何妨驻轮观云。当“攀附”之藤化作架竹的篱,“执着”之浪碎为润根的雨,便是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。

心若能静,方知大道至简——清浊自尝,静水流深。观千年月光漫过竹简的纹路,看斑驳处缓缓晕开的墨色,在先贤们的批注里蜿蜒畅游,听百草生长。

如是这般的自在——读书时,明悟先辈的智慧;骑车时,肩载清风明月。有诗云:

砚润月华凝笔端,墨洒素笺沁心田。

水流石上迹无存,风过窗前声自远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初写于2022年1月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央视体育频道2位新主持人亮相,颜值、气质引热议,没有马凡舒第二
下一篇:没有了